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范文

统计,要跟上服务业发展的脚步

时间:2024-02-17 18:42:29
统计,要跟上服务业发展的脚步[本文共2923字]

摘要:当前,我国服务业已进入快速发展期,与之相比,服务业统计却严重滞后。统计基础薄弱,现有的方法制度不完善等原因,使服务业统计已经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本文提出通过开展规范化建设、加强名录库维护等措施,不断完善和改进服务业统计,提高统计工作质量。

关键词:服务业统计统计基础

 

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加强和完善服务业统计,对于准确反映服务业发展规模、效益、地区分布和行业分布情况,科学制定服务业发展战略规划,提高服务业管理水平,实现服务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与蓬勃发展的服务业相比,服务业统计却严重滞后,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对于当前的服务业统计工作,我提出以下几点思考。

一、服务业发展进入全面高速成长期

 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工业化的中后期,在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服务业也正在全面高速成长。一方面传统服务业持续稳定发展,另一方面新兴服务业又迅速崛起,成为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二、服务业统计严重滞后于产业发展

服务业作为正在高速成长的产业,其统计调查体系还不完善,与一、二产业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对于以发展服务业为主的地区来说,服务业统计不完善,对这个地区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有很大影响,数据统计不上来,也无法反映这个地区经济发展的真实水平。服务业统计滞后的原因我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服务业统计基础工作相对薄弱。表现在:一是服务业基层统计单位统计岗位落实不到位,统计人员多数为兼职,而且变动频繁,稳定性差,甚至个别统计人员不具备统计从业资格证书,统计数据质量得不到保证;二是服务业基层统计单位原始记录不全,未建立规范的统计台帐和统计制度,尤其是部分个体经营户对统计工作不配合,填报的统计数据不能真实反映实际情况,统计数据的质量存在较大偏差;三是部分基层单位分管统计的领导对统计工作不重视,对统计数据审核把不好关。 

(二)服务业统计方法制度不够完善。目前,全国还没有建立统一的服务业统计制度方法。但近年来,为了监测第三产业的发展状况,满足地区GDP核算的需要,各地区纷纷建立起自己的服务业统计报表制度,成立了相应的服务业统计机构。在实际工作中,地区服务业统计调查方法不够完善,存在如下问题。1.指标设置不够合理。指标设置过于全面,会增加无谓的工作量;指标设置偏少,则难以满足增加值核算的需要;2.资料采集处理不够科学。基层数据超级汇总和逐级汇总的分类应用,以及如何处理部门统计数据与调查数据之间的衔接和把握还没有科学的方法;3.部门统计力量没有发挥。单靠地方政府统计部门推动部门服务业全行业统计存在困难,一方面部门对政府综合统计部门的管理和监督不理解,另一方面政府综合统计部门仍定为在“重统计、轻管理”的工作模式;4.评估体系不够健全。统计数据评审制度存在与GDP相关主要数据评估不够配套、同时数据评估制度还存在操作性不强等问题,尤其是对服务业个体经营户调查数据的评估缺乏有效手段。 

(三)服务业基层统计专业人员数据审核把关难度大。由于服务业统计存在涉及行业多、调查量大、调查难度高等问题,这就要求统计专业人员不仅要具备相应的统计知识,还要对各个行业的经营情况都要有所了解。要真正提高数据质量,对基层统计人员的要求是非常高的,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平时的资料收集上,只有这样才能对单张报表和宏观数据做出定性的判断。而目前,基层统计人员力量配备不足,积极性和责任心不强,对日常的统计工作基本上是疲于应付,统计数据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其次,由于平时积累不够,县级统计人员难以对统计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基层统计人员缺乏系统的学习培训,其思想观念、工作思路滞后于新形势下统计工作的要求,是影响基层统计数据质量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

(四)服务业经营行为和场所不规范,调查难度大。由于服务行业的经营特点,很多经营者没有正规的商业门面和固定的经营场所,他们分布在大街小巷,使一些单位特别是个体户漏登情况非常严重。有的带有季节性、流动性,有的根本不在工商、税务等市场管理部门登记。如果不采取认真细致的摸排措施,就很难避免单位遗漏现象的发生,给调查工作造成很大的难度。

(五)服务业调查登记对象配合程度差。绝大多数服务业属于私营、个体,没有规范的财务、统计报表制度,为减少成本,少纳税费,获取利益的最大化,一般不会向外提供真实的核算资料,如实申报成了现场调查登记中的最大难题,由于顾虑太多,个体经营者普遍存在着瞒报现象,做为调查员,有时感觉也是无能为力。

二、建立和完善服务业统计的几点设想

(一)完善服务业统计方法

服务业统计基础数据的采集应以周期性经济普查为基础,综合运用全面调查、抽样调查和行政记录等多种方法。在能够较好满足需要的情况下,应尽量通过抽样调查和利用行政记录等方法采集基础数据。

1、充分发挥普查功能。在经济普查年份,服务业统计基础数据的采集应结合普查进行,不重复开展服务业年度统计。在非经济普查年份,可利用通过普查得到的相关参数,对服务业常规统计数据进行推算和验证。及时做好普查名录库的更新与维护工作,为开展服务业常规统计提供基本单位信息。

2、适当使用全面调查。对大中型或规模以上的服务业企业(单位),以及重要部门或行业的服务业企业(单位),可以使用全面调查的方法采集基础数据。其中,统计基础比较好的服务业企业(单位)建立联网报送数据制度。

3、广泛采用抽样调查。对小型或规模以下服务业企业(单位)应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收集样本数据,科学推算总体数据。

4、积极利用行政记录。铁路、民航、海关、教育、卫生、银行等系统以及财政、税务部门的行政记录比较完善,可充分用于加工生成相应的服务业统计数据。

(二)继续深入开展统计基础规范化建设

统计基础规范化是对统计采取统一布置、统一要求、统一步骤、统一验收的方法进行管理,是一项涉及面广、内容多、要求高的系统工程,更是提升统计工作质量的重要前提和基础。目前的服务业统计基础尤为薄弱,加强服务业统计基础建设须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是完善统计管理机制。理顺乡镇统计机构与部门统计之间的关系,积极发挥统计中介作用,借助中介力量,缓解当前服务业调查任务和力量的矛盾。二是规范统计工作程序。努力实现统计报表网络化,并根据不同行业的特点设立相应的统计台帐,不断强化服务业统计数据的质量和生命力。

(三)加强名录库的正常维护

名录库是统计工作的基础,直接关系统计数据的质量。按照乡镇街道统计工作规范化管理的要求,必须加强对统计名录库的正常维护,将服务业名录库维护工作下移到乡镇及村居(委会),设定专门的人员加强对本辖区内名录库维护工作,按季监测单位的增减,并给予一定的补贴,以保证服务业单位数的准确性。

(四)加强统计人员业务培训

第一个层面是乡镇(街道)统计人员,这是承上启下的关键。乡镇(街道)统计机构人员要达到业务精通,分析能力强,对村居(委会)的调查员要定期开展培训和检查。第二个层面是辅助调查员。区和乡镇(街道)的统计人员要对辅助调查员加强业务培训,促使其了解调查的技巧和加强对数据质量的控制能力。第三个层面是调查单位的统计人员。要在确定调查之后,对全区各乡镇(街道)调查单位的统计人员进行集中培训,主要是为了提高对统计指标的理解和认识,提高配合程度。

(五)加强部门分工与协作

根据“谁分管,谁统计”的原则,发挥部门统计和行业统计的力量,加强统计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协作,转变政府综合统计部门职能,从单单重视数据统计向数据统计和统计管理并重转变,将主要力量放到对数据的审核和对全社会统计工作的管理上,跳出既做运动员又做裁判员的尴尬境地。

《统计,要跟上服务业发展的脚步[本文共2923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